返回

分享

发邮件给朋友




 
分享链接 -可剪切粘贴:
http://www.accordions.com/china/default.aspx?nid=74

从酒馆到教堂的风“琴”之旅系列讲座圆满落幕


5月24日-26日,“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2016中国手风琴交流年系列活动”之“从酒馆到教堂的风‘琴’之旅”系列讲座&音乐会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圆满落幕。本次系列活动邀请了来自阿根廷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保罗·豪雷纳和来自美国的手风琴演奏家马可 · 皮特里契齐,针对班多钮手风琴历史及演奏、手风琴探戈音乐,以及使用手风琴演奏管风琴作品的方法技巧等内容进行了演示和讲解。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手风琴专业师生,上海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校外教育机构的手风琴教师和手风琴爱好者,以及江浙一带的手风琴教师前来聆听。在两位演奏家细致的讲解中,大家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一次深切感受到手风琴多元化发展的无穷魅力。

阿根廷演奏家保罗·豪雷纳的讲座于5月24日下午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聪手风琴工作室如期举行。这场讲座是近年来第一次为上海地区手风琴手风琴爱好者创造了一个得以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班多钮手风琴的机会。在历时两天的讲座中,保罗先生从一曲经典的探戈作品《佩德罗佩德罗》开始,为观众们讲解了班多钮手风琴和探戈音乐的发展历程,通过亲身示范,向大家展示了班多钮手风琴的特点和基本演奏技巧;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指导过程中,又为观众们从节奏、旋律等多个方面细致地讲解了探戈音乐的风格特点。讲解过程中,保罗先生特别强调,探戈的演奏应在遵从乐谱标记的同时充分自由发挥,用自己的理解去向观众展现探戈音乐的魅力。25日晚,保罗先生用一场主题为“不一样的风琴”的专场音乐会,为观众们带来了耳熟能详的《一步之遥》、《再见诺尼诺》等经典作品。他与他的学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的王丹老师一同演奏的一曲改编的探戈版中国风歌曲《卷珠帘》,更是让手风琴爱好者们对班多钮这件熟悉又陌生的乐器如痴如醉。

相比于保罗先生探戈音乐的浪漫和洒脱,来自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的手风琴教授马可·皮特里契齐先生则为上海的手风琴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充满“庄严感”的讲座。马可先生以“构成管风琴-手风琴跨界转换的要素”为切入点,通过演示并讲解巴赫的《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543)等几首作品范例的和声走向,左右手声部交换,风箱控制,变音器变化等细节,为大家详细阐述了使用手风琴演奏管风琴作品的多项标准和具体操作方法。同时,马可先生还在讲解具体技巧的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当今乐坛管风琴音乐的发展,及其与手风琴演奏的交集点。他强调,进入二十世纪至今,使用手风琴演奏管风琴作品,这对于手风琴演奏者而言逐渐演变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学习者应当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及时的创新方法和思路,用手中的乐器更加完美的去演绎音乐。

在随后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过程中,马可先生也是亲身示范,从作品改编和演奏技巧等角度,解答了同学们在日常练习中遇到的困惑。最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的学生们还绕有兴致地为马可先生等三位来自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教授们演奏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手风琴改编曲目《望春风》和《玫瑰玫瑰我爱你》等曲目。精彩的演奏让马可先生和其他几位教授眼前一亮,他们纷纷表示十分高兴能够听到如此具有中国本土化风格的手风琴作品。

多年来,随着中国手风琴“多元化”发展的不断普及,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学习、演奏与传统观念迥异而相辅相成的手风琴品种和风格。然而随着推广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熟知新乐器和风格,进而能够熟练掌握它们的演奏技巧,也逐渐成为国内许多从业者的追求目标。本次系列讲座活动,在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倡导的“2016中国手风琴交流年”系列活动的大环境下,正应这一目标的主题,可以说它具有为中国手风琴多元化发展半程发力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多元和传统相融合的交流方式,让我们得以在拓宽视野和转变思路的同时,继续巩固过去和现有的发展优势和基础,最终实现将“多元化”从“目标”向“手段”的深层次转变,进而在当前的良好形势下,持续、稳定、全面地推进中国手风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
© 2024 Accordions Worldwide • 环球手风琴网 中国手风琴在线 版权所有 不得侵权
邮箱: licong@shnu.edu.cn
本网站仅为各种手风琴信息的发布提供平台,由信息提供者保证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