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世纪手风琴艺术的春天             任士荣


  随着新世纪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我们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新一届的领导班子经中国音协批准正式成立了。这一届领导班子的特点是既有老一辈的专家张自强同志亲自出任了会长职务,又有李遇秋、王域平同志担任了名誉会长,张子敏老师等同志担任了顾问的重任,更有一批中青年的手风琴专家、教授担任了学会的副会长、秘书长、理事等职务,从而体现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这一届领导班子一定会更加朝气蓬勃,不断进取,前进的步伐会迈的更大。我祝愿学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用“三个代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让学会的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为全国手风琴爱好者服务,使我国手风琴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一、尽快抓好组织工作

  学会应让每个会员都能和学会保持密切的联系,让会员感觉学会是他们的艺术之家。能在学会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发挥自己的才华,并热心地为学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发挥学会各级领导的骨干作用

  学会新当选的各级领导都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在各方面不断作出新的成绩。同时也要建立起一系列的监督制度,广泛听取会员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尽快恢复出版“手风琴报”和“手风琴园地”,通过通讯、论坛才能加强和全体会员和国内外手风琴各界取得联系,增强学术交流。

  四、争取在2003年暑期前举办一次较大型的全国比赛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才能尽可能地和广大手风琴各界朋友会面,从而使组织更加巩固,向心力、凝聚力更强。组织活动的地点也要象举办奥运会一样招标进行,学会领导班子共同决定在那里举办,这样才能避免仓促上阵,虽然活动搞的很热闹,但问题也不少。平时也要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演出和学术交流活动,要让手风琴音乐会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演出的形式要多样化,曲目也要多样化,做到中外兼备、雅俗共赏,尤其要注重多演具有中国特色,广大群众爱听的乐曲。

  五、进一步抓好手风琴的普及和提高工作。

  一些同志反映现在学习手风琴的生员下降,不如前几年兴旺发达,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普及工作重视不够。考级曲目编的难,有的人就望而却步不敢学了。学习内容脱离实际,虽然会拉很难的独奏曲,但连一首简单的歌曲也不会伴奏。只重视难度、速度,不重视乐曲的艺术表现,演奏就力不从心,更不用说优美动听了。所以我们要首先抓好普及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喜爱手风琴,即使演奏一首简单乐曲,也要把乐曲的内涵、风格表达出来,让学习的人从中得到乐趣,陶治情操,不把练琴作为一个苦差事,尤其是能象北京和平村一小和永泰小学那样,能把手风琴当作正式进课堂的一种乐器,每个同学都学,再在这个基础上选拔优秀人才,不断提高演奏水平,这样我们就再也不用发愁手风琴这个乐器会后继无人了。同样,学的人多了,水平提高了,也就会逐步地不仅从数量上世界第一,而且从整体水平上也会在世界名列前矛了。

  六、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

  要加强学术探讨气氛,提倡百家争鸣,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求得一致的看法。丰富多彩的现实本来就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各种流派共同发展。中国乐曲,外国乐曲要同时并进,键盘手风琴、键钮手风琴要各显其长,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要努力开创一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七、建立手风琴艺术发展基金会

  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没有资金的投入作基础,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因此我们要广交朋友,争取各手风琴厂家及其它各种大、中型企业家及各界人士的广泛热心赞助。资金雄厚了事业才能得到更快地发展。

  总之,我们要按照先进文化方向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和国际手风琴艺术协调地共同发展、共同前进的新局面。让我们齐心努力,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世纪又一个手风琴艺术的春天。

 

 为开创手风琴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           闪源昌


  新的一年开始了,首先祝贺新一届手风琴学会的诞生。手风琴学会换届工作已于2002年底圆满结束了。这次换届工作经过了周密的筹备,在音协领导直接参与下,手风琴学会的顾问们及副秘书长以上的人员参加,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导下,选出了新的学会领导班子。并得到了音协党委的批准。我作为会议的参加者认为选得好,是件大喜事。 对每个副会长的提名是根据他们的德、才及多少年来他们的业绩而提出的。这次学会还体现了手风琴学会、教师学会、爱好者学会的大团结的产物,京、津、沪及各大行政区都有代表,中年一代有才华的副会长涌现出来,选出了德高望重的李遇秋、王域平为学会的名誉会长和八名手风琴学会顾问,张自强担任会长和十一名的副会长。王小平副会长兼秘书长。

  这次学会又强调了集体领导,重大事情要经过学会的办公会议通过认可,做到账目公开,领导班子互相勉励,与时俱进,真正体现了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新一届学会的新会风,希望大家维护学会、爱护学会,加强团结,千万不要内耗,每个人多想想,能为学会多做点什么,而不是向学会要点什么,只要你真正的做出成绩别人总会承认的。学会本身就是学术交流的地方,群众联谊的地方,而不是搞权术的地方。在我国学习手风琴的人很多,这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论在演奏、教学、创作都有了新的发展,普及工作大面积的展开,手风琴进入课堂———北京永泰小学就有900名学生学手风琴,其他学校就不一一列举了。这说明我国手风琴普及与提高都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么多人学手风琴,他们的家长和本人都知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并不一定要搞专业,说明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专业同学走出去参与国际手风琴的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缩短了与国际手风琴演奏水平的距离,键钮手风琴在我国也多起来,出国留学的人由少而多,外国专家来我国讲课大量文献流入我国,这些都是可喜的事情。

  对今后普及与提高手风琴的工作我们还要努力做好,才能与时俱进。手风琴在我国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由于它有很多的优越性,如携带方便、声音宏亮、节奏性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小合奏、重奏等。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时期的建设,西藏平叛都有他的一页,今后我国奔小康社会,手风琴工作如何去做,我提出以下建议:

  1、大量宣传全面素质教育及美育教育。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面,生活中没有音乐如同生活中没有太阳。学琴的同学即使入学没有得到加分,比赛没有获奖,也不能算是白学,因为学琴确实陶治了情操,智力得到了开发,提高了审美能力,充实和丰富了生活,增强了想象力,提高了毅力,使我们更聪明和有修养,这难道不是很好的效益吗?

  2、提倡学习手风琴的人不仅要会独奏,教学人员还要提倡和组织他们参加伴奏、重奏、大小合奏,这样才能巩固和提高他们演奏能力。我和新西兰手风琴乐团相处的一个月中,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很好。

  3、手风琴考级与提高的关系。我认为考级本身不是目的,提高音乐基础知识及演奏素质水平才是真正目的。我认为应抓住时机,强调童子功。在提高方面业余与专业的训练方法上都是一样的,如同业余司机和专业司机,在行驶中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也一样,训练没有两种方法,只是深度和高度不同,决不意味着业余学琴的就能粗制滥造,同样时间学琴和干活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方法不对,学琴适得其反,天天在不规范的条件下练琴,养成坏习惯,也形成了条件反射。我在全国各地考级中所见到和听到的引起我的深思:说句心理话,每次考完级我的心情都是很沉痛的,因为我看到的学生有些拉琴不规范,方法不严格的很多。而手风琴属于管乐范畴,对气息不重视,对风箱不控制,错音及错节奏很多,更谈不到技巧与音乐表现的统一和声情并茂了。这当然是老师的问题,也有手风琴教材偏难的问题。但一、二级的粗制滥造的也不少。我认为还是老师教学不够规范。中央音乐学院提出小学生考级是1——5级,初中是6———7级,高中是8———9级,而并没有要求必须到9级,所以我们反对拔苗助长。我觉得我们手风琴考级不如钢琴严格,学琴的人逐渐下滑这是为什么?当然与生活水平有关,生活水平富裕了,学钢琴的人就多了。社会用手风琴的人少了,学校招生名额很少,或者不招,或教材太难等等。但是学钢琴的人为什么会不断增多?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我认为手风琴拉得好,有感染力,才有生命力。这是关键问题。如果拉的很难听,别人听的吵吵闹闹,自己还有兴趣吗?即使有了高级考级证书,高分低能,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端正学琴的目的,采取因人施教,不拔苗助长,对学琴的人按部就班,使学琴的人真正获得实惠,才是真正的收获。所以要狠抓手风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才是关键。

  4、重视手风琴曲目的创作问题。大小作品都提倡,也包括伴奏。应有我国手风琴的特点,和适合手风琴演奏特点的作品。在创作问题上要不满足于移植,要创作反映我们的新生活和悠久的文化。建议多搞一些中国手风琴作品的比赛,少搞一些泛泛的比赛。多为孩子们创造演奏和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兴趣和演奏的才干。

  5、发展会员的问题。要有标准,要有计划,要严肃对待,不可一哄而上,让新会员有荣誉感。只有学会充实了,增加了新的血液,才能有活力。

 

 对手风琴学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杜宁


  经十六大报告中多次提出了创新这一主导思想,这也是我党在多年的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要求我们在文化上不断打开新视野,开拓新境界。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中,从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中,从与时俱进的最新实践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开拓,能够极大促进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充满生机。

  在第三届手风琴学会成立的日子,结合我国手风琴的发展的教学实践,怎样去体现这一新时代的主题,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回顾我国手风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前20年是启蒙阶段。那时以东北鲁艺为代表的一代中国手风琴专业工作者产生了,为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文革时期到80年代末可算是第二个阶段。手风琴在这一时期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件乐器并开始普及。70年代后期,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各级各类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也逐步开设了手风琴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得我国手风琴教育和演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从1981年中国音协北京手风琴专业组的成立,1983年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手风琴学术会议的召开,1984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学会的成立,1987年在成都举行的首届手风琴专业比赛等等,为手风琴演奏队伍和教学队伍的不断壮大,为手风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90年代开始到现今可算是第三个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加,推动了自由低音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从1991年尤里·希什金首次访华演出,1992年曹晓青作为我国第一个留学生走出国门,1993年开始并连续九届北京国际手风琴艺术节,邀请了众多国际著名大师级的演奏家,使我国手风琴界打开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在演奏和教学观念上逐渐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得到了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国手风琴演奏艺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所带来的对手风琴艺术的冲击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有些人放弃了学习手风琴的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流行音乐、通俗艺术的认识,对物质利益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必须承认,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在经济效益上是有很大差距的。后者在生产和流通中是采取市场化的运作,其内容和形式是以满足人们当下流行的时髦、时尚为出发点,以迎合一种流行的审美趣味,因此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而高雅文化、传统文化它们是着眼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外国有益的文化成果,它们并不追随人们当下的审美趣味,因而直接的经济收益可能不大。但它们是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集中地反映着民族文化精粹和世界文化精华,对提高人们的美学修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手风琴面临的发展机遇在两方面较为重要;一是普及发展自由低音手风琴,开拓市场、开创全新的手风琴概念。二是挖掘民族民间素材,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手风琴教学、演奏、创作、制造为一体的全新局面。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发展在世界上约有50年的历史,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俄罗斯。亚洲(除中国外)、美洲、非洲几乎还是空白。我国也是近十几年来,在很小的范围内,几所专业艺术院校中开始发展的。由于没有自己的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所以前进的步履十分艰难。首先缺少的就是乐器,而一台进口的自由低音手风琴价格昂贵,对我们发展和普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二就是缺少自己的作品,对外来的新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更加稀少,而且能够满足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作品贫乏。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由低音手风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尽管一台进口的自由低音手风琴要六、七万元的价格,仍然挡不住旺盛的购买力。使我们的商家、厂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许多人说中国人的钱不能全让外国人挣去。因此这块市场的确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美好的前景。另外国内大多数音乐院校,作曲理论界及业内人士,目前对手风琴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过去传统琴的概念上。对手风琴的声音及作品既缺乏了解又存在一定的偏见,对手风琴近年来的发展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我们有责任对自由低音手风琴的推广、介绍、普及而努力工作,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由低音手风琴在我国发展机遇已经来临。

  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手风琴道路首先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理论创作队伍。要从源头抓起,教育的导向是关键。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认真耐心地培育自己的土壤,踏踏实实地工作。反对急功近利式的浮夸浮躁情绪。我们要按部就班地从基本功抓起,努力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又非常热爱本专业的优秀人才,克服眼前的困难,营造并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在许多人的眼里,手风琴的问题很多,甚至很不尽人意,我们也承认。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具有两重性的,在给予我们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让我们借助第三届手风琴学会成立的东风,去大胆地迎接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