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ons Worldwide

 

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参赛体会

于佳


  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已经顺利闭幕了,从这次大赛的规模、档次和重视程度来看,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千名来自世界各地以及大江南北的手风琴专家、学者、教师、参赛选手和爱好者们在此共同交流和学习,可以说是一次手风琴的音乐盛会,这次比赛标志着中国手风琴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手风琴发展史上有标志性意义。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手风琴艺术周,以我个人对这次比赛的亲身体会,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首先是手风琴本身的制约;手风琴在中国是一件年轻的乐器,从它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在这里想说的就是传统手风琴和自由低音手风琴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自由低音手风琴价位高,受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它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受到很大阻碍,但它的艺术表现力强,对演奏者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我国手风琴是在120贝司传统键盘手风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及较好,这两种琴的表现力不同,各有侧重点,但在艺术水平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通过对这次比赛不同组别的观摩,我感觉传统手风琴的创作及演奏并不是很乐观,人们好象更偏重于对自由低音的关注。在青年组(传统低音琴组)的比赛现场,观摩的人寥寥无几,很明显的看出人们对这两种琴的重视程度。虽然传统贝司手风琴在演奏方面或多或少的带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是我非常赞成张国平先生的观点:“我们在大力发展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提高传统贝司手风琴的水平,使其往艺术手风琴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将业余手风琴教学早日走向规范化,以提高我国手风琴的总体水平。”

  其次是选手的角度;明显看出大部分中国选手在演奏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技巧而忽视了整首曲子的乐感,虽然手指灵活,速度也很快,但不能吸引人,就如同有个好嗓音但唱出歌来不感人一样,表现力不强。这一点与外国选手的差距尤其明显。不同的人演奏同样的曲目,会弹出不同的感觉,但如果是比赛,那在技术上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最后获胜的肯定在音乐上比别人要略高一筹。虽然在手风琴的演奏中,技巧的表现必不可少,但没有感觉只一昧的去表现技巧,这样的演奏就是失败的,只有将“死”的乐谱通过手风琴有感情的弹奏出来使其变为“活”的流动的音乐,这才是成功的演奏。特别是在艺术周期间的那几场音乐会,更使我感觉受益匪浅,大师们仿佛是把手风琴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连在了一起,你会随着他们的琴声走进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的欢乐、平静、激动与忧郁,而只有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奏中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所以我觉得中国选手之所以在整体上稍逊于外国选手,不是因为手风琴是外国的乐器,也不是因为在技术上比外国选手差,而是因为中国选手对音乐感觉的培养与训练太少了。

  我认为自己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基本功还是欠缺些,不够扎实。平常练琴只顾着练曲子,严格的技术训练还不够,手指独立性差,在弹奏快速度的乐曲时,经常出现速度上不去或弹出音发粘的问题,而拥有好的手指独立性,是参加国际比赛的最基本的条件。二、曲目选择不当。这次比赛总体来说我准备的不是很充分,由于时间的关系曲目选择不是很理想,有些曲目适合平常训练而不适合比赛。三、缺乏丰富的参赛经验,舞台感不强。上台后紧张而且容易弹错,在台下早已练熟的曲子上台后也会出现忘谱的现象。舞台上的演奏不同于琴房中的练习,因各种客观因素而产生的各种不适应,会使自己的表现大打折扣,用老师的话说就是“自己先把自己打败了”,所以我觉得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增强舞台感,把每一次演奏都按照比赛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在比赛时进行自我调节,使状态达到最佳,这也就等于比赛成功了一半。

  以上就是我通过参加这次艺术节所产生的个人体会,由于目前正处于学习阶段,以上观点并不是很成熟,还请老师给予指导。虽然成绩不是那么理想,但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经验,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及与别人的差距。此次比赛对我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让我有了更高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于佳,女,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二年级学生,在这次比赛中获得青年传统组优秀奖


本网站仅为各种手风琴信息的发布提供平台,由信息提供者保证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环球手风琴网 中国手风琴在线 版权所有 不得侵权
http://www.accordions.com/china  E-mail:liconk@online.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