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ons Worldwide

 

2006中国手风琴不寻常的春天

《小演奏家》 作者:凌紫
 


      2006年的五一黄金周,对于关心中国手风琴事业发展的人来讲是一个难忘而不寻常的春天。记者在一周的采访中,所见、所闻,感触最深的是所有参与者,对这次艺术周的举办感到由衷的赞赏与喜悦。这次手风琴艺术周无论从活动规格、组织规模、形式内容、艺术水准、社会影响等多方面都将中国的手风琴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6年的春天是一个令所有中国手风琴人都十分喜悦、自豪和不寻常的春天!

进入政府项目,市长亲自光临

  手风琴艺术在中国还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艺术形式。但是它因自身的特色和历史的原因,曾经在上个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中国非常普及,是一个深受百姓喜爱的演奏艺术。由于一些客观的社会原因,在这个黄金周里,冠以“中国手风琴艺术周”名称的手风琴专项比赛、展演、交流活动,第一次进入到政府项目“上海之春”之中。作为“上海之春”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因此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1个国家的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及爱好者和全国500多名手风琴的学习者及爱好者。200多名来自各地的不同级别手风琴教师聚集上海,琴声、交流声、赞赏声洋溢在整个艺术周的每一天。据中国手风琴学会会长张自强先生介绍,这次的手风琴艺术周,使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活动的规格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理事会下属的国际手风琴联盟主席亲临上海。上海市长韩政亲自出席开幕式,副市长杨小渡亲自宣布艺术周开幕,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先生先后三次出席艺术周活动,两次登台讲话,为艺术周的举办喝彩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在这个春天里,国际级手风琴赛事与艺术论坛在上海举行,也填补了有着40年历史的“上海之春”没有国际级专业音乐比赛、没有国际专业音乐论坛的历史,众多中外手风琴艺术家和爱好者相聚上海,也为“上海之春”增加了新的光彩!

规格超过以往 参与人数空前

  2006上海手风琴艺术周,不是一次一般意义的手风琴比赛和汇演.通过这个艺术周让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地位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提升!手风琴艺术活动正式纳入到了政府项目“上海之春”中,因此,其参与的演员、参与比赛、获奖选手其证书的含金量,也随之“水涨船高”。政府奖,在所有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心目中,规格无疑是最高的。

  作为这次艺术周的重头戏,国际手风琴比赛,其庞大的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委在“上海之春”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国际级手风琴大师,俄罗斯维切斯拉夫?谢苗诺夫出任国际评委主席,来自美国、法国等19名国际级手风琴大师及来自全国22个省市、多所专业院校的国内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张自强、杜宁等共17余人出任评委;整个艺术周的组织工作,由李聪出任秘书长。除了直接受“上海之春”活动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之外,繁杂的赛事筹备安排、会务筹备接待、演出的组织调度、市场推广等大量的具体工作。还得到了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上海师范大学等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此外,这次艺术周还征集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院校的50余名志愿者,协助会务服务工作。为了保证赛事的公平、公正及组织规范,本次艺术周还特聘了国际手风琴联盟主席.弗雷德里希,国际手风琴在线的主编哈里.琼斯及我国老一代手风琴艺术家王碧云、任士容、孙德伦等作为观察员,全程督察赛事进程和每一个环节。这些措施的推出,也使得本次艺术节在活动规格上、专业品质上和参与阵容上等多方面都大大超过了以往。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这次手风琴艺术周比赛的选手,来自全国十多个省份500余人,由于他们的介入和付出,使整个内容丰富的艺术周生机勃勃、秩序井然。无论是评委专家,还是参赛选手、观摩来宾都感到舒心、便利。记者在这次艺术周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就是所有参与者对这次艺术周档次的认可和组织工作的称赞。特别是对这次艺术周的直接联络和对组织安排者,上海手风琴学会会长李聪先生的敬业精神与工作能力的赞赏。

活动内容丰富 艺术追求明确

  这次手风琴艺术周主要由演出、比赛和论坛三部分组成的。其中演出部分安排在每一天的晚上。不仅有比赛还有不同形式的演出;不仅有常规的剧场演奏,还有直接与市民互动性的露天广场。记者与比赛特聘观察员任士容先生,专程赶到了静安寺文化广场,观看了上海破天荒的首场手风琴广场演出。这是来自法国的简-刘易斯?诺通奉献的通俗手风琴演奏会。音乐会安排在下午2点半举行,当天的上海气温超过了摄氏30度。令人感动的是热心的观众却早早的坐在日头直射的广场上等待演出的开始。记者也挤坐在了观众席中,随意采访了邻近的两位观众:“你们在等着看什么?”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一边用报纸为八九岁的儿子遮挡着骄阳,一边不好意思地回答道:“看演出,不知是什么演出.” “不知演什么,你也愿意等?”记者追问。“平常孩子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带他看演出。今天放假了,正好在这里赶上有演出,听说是‘上海之春’的演出,好像是手风琴演出,那就应该是不错的。让小孩子受点熏陶吧。”记者又问:“您以前听过手风琴演出吗?假如这种音乐会是售票的,您还会来吗?”这位家长毫不隐晦的说:“还是小的时侯在电视里看过。我们家里的经济不太宽裕,大概不会买票看音乐会的。真人演出的没有看过。不过,如果要是孩子特别喜欢,也可能会买的。”记者没能在演出结束后再去采访那位家长和孩子看完演出的感受,也无法预计将来这个孩子是否就能看上手风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今天起码免费看到了一次“真人”的手风琴演奏。简-刘易斯?诺通的精彩演奏,起码可以让手风琴在他们心目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当关心中国手风琴事业发展的人们担心手风琴在百姓中的影响越来越小的时候,“上海之春”率先为百姓开辟了一个展示手风琴艺术魅力的舞台,让百姓有机会无条件的享受到手风琴艺术的美好。大家都知道手风琴的发展不仅需要艺术家,还需要观众!应该感谢“上海之春”,在进行手风琴艺术的评比、展示的同时,没有只把自己封锁在“圈内”,而是走向了大众!这虽只是个开头,却意义深远。

  艺术周期间每天的演出安排,也足见主办者的良苦用心。既有形式上的不同(独奏、重奏;古典、通俗、现代;键盘、键钮),也有地域风格的不同(有来自美国、法国、乌克兰、俄罗斯的艺术家),为了是让“过节”的人们饱享眼福、耳福,让大家通过艺术周对当今手风琴艺术发展现状有个全面的了解。

  在比赛部分,艺术周共安排了11项赛事,除了传统按年龄的分组之外,中国手风琴新作品与演奏组、室内乐组的比赛成为这次比赛中最被大家关注的和感兴趣的组别。而在青年组和少年组中都单独辟有青年重奏组和少年重奏组,这两个组的赛事可以看作是这次艺术周比赛中仅次于新作品组和室内乐组的第三大热点。另外,在青年组的比赛中,艺术周单独辟有传统低音琴组。这种分组给了那些使用普通传统琴的选手以公平竞争、充分展示才能的空间。这无疑体现了比赛主办者的导向性思考:学习手风琴最应该追求的是什么?比赛中最应该看中的是什么?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在这次比赛的颁奖仪式上,艺术周组委会还特别颁发了三个特别奖:一个是颁给这次比赛中年龄最小选手的:“希望之星”,这个奖项是由浙江金华的方宸韬小朋友获得的。他今年只有4岁。当得知自己荣获这样的奖项后,他爸爸立即决定,带孩子当日从金华赶赴上海,一定到现场领取这个奖。这位家长说,我们孩子年龄小,学琴时间短,我知道他不可能拿什么奖,只是让他来参与一下,增长一点见识,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没想到还意外地得到这个奖,我们当然是非常高兴的!这是对孩子真正的鼓励!所以一定要带他赶到现场来自己领奖。

  另一个特别奖颁给了来自马鞍山的一对父女。这项奖是应室内乐组比赛评委们的建议,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后加的奖项。主要是为了表彰这对父女对手风琴艺术的热爱,特别是对手风琴艺术表演形式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这对父女是室内乐组唯一一个“家庭队”,并且他们演奏的曲目完全是何辉的父亲自己根据著名歌曲《马儿啊,你慢些走》改编的一曲单簧管与手风琴的二重奏。父亲演奏的是单簧管,女儿拉手风琴。尽管他们在音乐上、演技上还颇需改进,但他们投入地演奏、颇有创意的表演形式,给所有在场的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云南评委在听完他们演奏后,当即就表示应该建议组委会给他们一个特殊奖。他们的这种组合,完全来自于民间,几乎没有什么专业上的指导。但他们认为好听,就自己改编了。观众很可能会喜欢,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探索,一种源于民间的手风琴艺术在当今形式下如何生存发展的尝试——与其他乐器的结合!拓宽表演形式,寻找更加多彩的声音。记者没有去考证,这个奖项的增设到底是听取了哪位专家的建议。令人欣慰和更有价值的是,艺术周组委会听取了评委们的意见,这也表明了组委会为手风琴事业发展,而积极支持参与、支持创新、支持拓展、提倡交流、提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艺术追求!

积极参与的精神 真诚交流的态度

  在这次手风琴艺术周期间,记者看到了许多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全家总动员”,一起来参赛。而且很多参赛选手,绝对不止是有一名家长的陪同。有的是父母全来,有的是祖孙三代都到,有的是妈妈和舅舅一起,有的是叔叔和姑姑陪同。也有的是老师带着学生,还有的家长因自己工作不能脱身,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其他的家长,就是这样也要让孩子来参与。记者在赛场外的楼道里见到一位浙江来的选手上场前正在给远在老家的爸爸打电话,这个孩子对爸爸说:“昨天去听音乐会了,不大听得懂。阿姨说今天还要比赛,就带我们提前回来了。洗完澡我和同学又练了15分钟琴,我们才睡觉。可是我很晚都还没有睡着,因为我又默背谱子了。我怕万一今天紧张,忘了怎么办。我全都背了一遍,没问题了才睡着的。今天我6点就起床了,已经按老师的布置练完了今天比赛的曲子。早饭吃过了,挺好的。同学的妈妈还给我带了饮料。您等着我的好消息吧!”这段偶然听到的电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原来,这位选手的妈妈正生病住院,需要爸爸照顾,不能陪他一起来参赛。但全家都不愿失去这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就把10岁的孩子托付给了同学家长。他每天都要跟爸爸通一遍电话,汇报一天的情况。得到那位受委托的家长帮助,记者与那位在医院陪床的父亲通了电话。简短的通话中,记者真切感受到电话那端的家长是非常理智、非常有责任心的。他告诉记者,孩子的妈妈是一周前突然生病住院的。这时,他已经给孩子报了名参加五一期间的比赛,孩子和家长都已经为了这个比赛付出了很多。老师也为孩子辅导了很长时间。这孩子原来都是我陪他上课、练琴,这次也是我第一次放手。比赛的成绩怎样我不太在乎,关键是让他经历一次,感受一次。评委怎么打分不太重要,我还让他自己给自己打分。我们俩都要通过这次比赛检验一下自己:看他能不能管理好自己,能不能正常发挥;对我也是机会,过去对孩子呵护的过多,不一定是好事。通过他这次参加比赛检验一下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应该调整。

面对精彩的演出 一场都不愿错过

  密集的演出安排,多彩的表演形式,加之每天白天的赛事,是大多数参与者都感到十分的紧张,甚至辛劳。但是绝大多数参与者,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不论是专家还是一般爱好者,都尽量全程观赏,不肯轻易错过其中一场。因为观摩到这些精彩演出的机会,对于中国观众确实十分难得。

  张国平等专家,白天在成人组做评委,因为曲目大、耗时长,下午的比赛听完,甚至来不及吃饭就要马上赶往剧场。他们宁肯饿肚子,也不愿耽误一场音乐会。

  郑静雅评委也因为下午赛事结束的较晚,没有赶上组委会统一安排的班车,便饥肠辘辘的立即打的士,坐地铁,再乘的士,终于赶在开演之前“冲进”剧场,听到了完整的演出。她说,我就是来学习和观摩的,当然不舍得错过任何一次机会,这样的机会对于我们并不多。每场音乐会结束的时候,她和她的学生都是恋恋不舍,几乎最后退场。

  由于版面的限制,本刊将在下期介绍记者在这次艺术周期间采访到的一些专家及选手和参与者等相关人士对这次艺术周的感受和评价。在下期的报道中您将听到中国手风琴会长张自强以及副会长李未名、杨屹、陈军、杜宁、王树声、杨国立等及任士容、王碧云、周荫昌等特邀嘉宾,以及曹晓青、熊承敏、王稼祥、刘文林等评委们,在比赛期间披露的他们对这次手风琴艺术周看法和感受以及对中国手风琴的现状和发展的观点和建议。

  2006年的春天,对于中国手风琴事业来讲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春天。本次中国手风琴艺术周秘书长李聪先生在闭幕式上也表示,此次艺术周占尽了天时地利。大家在上海美丽的春天里迎来了这次活动,同时活动的举办又得到了政府和上海市音协的大力支持。而来自全国200多名基层的老师送来的500多名选手对活动的积极参与,使这次手风琴艺术周取得了预期的成功,我们也有了很大的收获。最让我们欣喜的是手风琴的从业人员对手风琴事业的热爱和热情,我国手风琴教学水平的提高,民族手风琴工业的发展,国际手风琴界对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关注与了解以及政府对手风琴事业的支持,都使我们相信中国手风琴与世界手风琴接轨的日子将为时不远。
 


本网站仅为各种手风琴信息的发布提供平台,由信息提供者保证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环球手风琴网 中国手风琴在线 版权所有 不得侵权
http://www.accordions.com/china  E-mail:liconk@online.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