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ons Worldwide

 


纪念莫根斯·埃尔加德诞辰70周年

张国平


      莫根斯·埃尔加德(Mogens Ellegaard 1935-1995)被国际手风琴界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手风琴家,自由低音手风琴之父。他出身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个家具制造师的家庭,自幼学习手风琴,1952年曾被丹麦手风琴协会选派参加了在荷兰举行的C1A“世界杯”国际手风琴比赛。1953年开始学习自由低音手风琴,但当时北欧处于一个封闭与落后的手风琴环境:没有好的教师,更缺少优秀的手风琴作品,主要演奏的曲目大多是一些古典改编曲;美国作曲家、手风琴家伏罗西尼、戴罗的作品;以及一些民间音乐。然而真正给莫根斯带来成功的是:1958年,丹麦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施密特专为他创作了北欧第一部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手风琴协奏曲“交响幻想曲与快板”,同年莫根斯与丹麦广播交响乐团在施密特的亲自指挥下,在哥本哈根广播音乐厅成功首演了这部带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从此开始了他作为音乐会手风琴家的艺术生涯,并确立了他在国际手风琴界的地位。

  今天当我们在谈论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时,首先不能不提到他对于自由低音手风琴这件年青的乐器在作品的创作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90年代大约30多年当中,由于莫根斯的不懈努力,许多国家的作曲家为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自由低音手风琴作品,其中包括独奏、室内乐、协奏曲。与他合作的作曲家主要有:施密特(丹)、伦德奎斯特(瑞典)、诺德海姆(挪)、本特森(丹)、费尔德(捷)、阿伯特(法)、奥尔森(丹)、比巴罗(挪)、霍尔姆波(丹)、诺尔加德(丹)、卡策尔(德)、科什(丹)、克扎隆夫斯基(波)、kayser等。尽管其中一些作品创作于60年代,如施密特的“托卡塔第一号”(1960年)、“托卡塔第二号”(1964年)、伦德奎斯特的“Partita Piccola”(1963年)、“变形”(1965年)、“植物园游戏”(1968年)、本特森的“在动物里”(1964年)、诺尔霍姆的“奏鸣曲”(1967年)等,但实际上它们今天已成为了自由低音手风琴的经典曲目。这些作品还常常出现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手风琴比赛上,并被许多手风琴家列为他们的保留曲目。谢苗诺夫早在70年代末就将施密特的“托卡塔第一号”由185贝司自由低音版成功的改编为双系统自由低音版,使这首经典作品的效果更加精采。

  在70年代的手风琴发展史上发生了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其中之一就是挪威著名作曲家诺德海姆为莫根斯创作了二部高水平的作品:1、“恐龙”(手风琴与电子音响)(1971年)2、手风琴协奏曲“spur”(手风琴与乐队)(1975年)。尤其是协奏曲为莫根斯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带来了许多重要的表演机会:他与包括英国伦敦皇家爱乐乐团、挪威奥斯陆交响乐团、瑞典斯德哥尔摩交响乐团、冰岛交响乐团在内的许多大交响乐团共同在ISCM国际现代音乐节、华沙之秋等国际上最著名的大型音乐节上演出,1978年还为此录制了唱片,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在众多的手风琴现代作品中,我个人十分喜爱诺德海姆的作品,他不愧是一位大师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性,而且充分发挥了手风琴乐器的特性并具备强烈的舞台感染力。总之他的作品让我百听不厌!应当说,诺德海姆为手风琴创作,其重要意义完全可以和当代杰出女作曲家古拜杜丽娜为巴扬创作而相题并论。在我看来,二位重量级的作曲家为手风琴创作,对提升手风琴这一年青的乐器在整个音乐世界的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此外,莫根斯的伟大功绩还体现在他对意大利手风琴制造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据我所知,自1953年起莫根斯一直使用的乐器是德国Hohner 185贝司自由低音手风琴。后来在1975年德国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上,莫根斯与俄罗斯巴扬演奏家里普斯首次会面,在听完里普斯的独奏音乐会后,他不但对里普斯演奏的佐拉塔约夫“奏鸣曲第3号”尤为欣赏,同时也对俄罗斯的双系统自由低音巴扬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于第2年向尤彼特工厂订购了一台C系统巴扬,这是尤彼特工厂首次为一位西方国家最著名的手风琴家制作C系统巴扬。为此二位当时最高水平的制造大师沃尔可维奇与瓦西列夫共同承担了制作工作。1977年,当莫根斯赴莫斯科拿到这件乐器时,对它的质量非常满意。

  或许是由于莫根斯在西方国家手风琴界有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响力,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欧洲的手风琴家都从185贝司改为更为先进、科学的双系统,同时意大利很多有名的手风琴公司也都开始生产双系统自由低音琴,由此带动了整个意大利手风琴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莫根斯也是一位对手风琴制造有着很深研究的专家,他撰写的有关“手风琴标准化”的文章,对手风琴制造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肯定的说,意大利彼基尼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与莫根斯的鼎力合作和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至今我还珍藏着莫根斯在1984年6月10日写给我的来信,他在信中告诉我:1968年起,他与彼基尼公司合作推出了儿童使用的自由低音巴扬(左手仅为三排),并在北欧国家普及推广。我认为此举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日后自由低音手风琴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根斯一贯倡导大力发展手风琴室内乐,最近几十年国际手风琴界、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手风琴家已经把发展手风琴室内乐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不少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莫根斯正是这方面的开拓者,早在1968年他就与丹麦著名打击乐演奏家B·Lylloff、古典吉它演奏家I·奥尔森一道共同组建了最早的手风琴室内乐三重奏团“TRIO MOBILE”,三位艺术家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受到乐坛的高度赞扬,它开创了手风琴室内乐演奏之先河,拓宽了手风琴作为一件音乐会乐器的表演途径。在1989年波兰比亚维斯托克国际手风琴大师班上,莫根斯送给我一张“TRIO MOBILE”于1984年录制的唱片,其艺术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其中二个曲目最令我感兴趣:诺尔霍姆“对话”(手风琴、吉它、打击乐)和诺尔加德:“Arcana”(手风琴、电子吉它、打击乐)。我感觉这个三重奏组的艺术活动能够持续将近二十年,足以证明这三位北欧顶级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力有多么的强大。

  1989年,莫根斯和他的夫人玛塔·贝内(一位匈亚利出生的手风琴家与钢琴家),以及丹麦年青的打击乐演奏家Gert Sorensen一道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三重奏团。他们在199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手风琴周、1991年德国胡果·赫尔曼国际手风琴比赛、1993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手风琴艺术节、1993年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巴扬艺术节等许多重大的艺术节上进行了成功的表演。1994年初三重奏组录制了一张CD“Jeux A Trois”这也是莫根斯生前最后一次走进录音间,所以从各方面讲这张CD都弥足珍贵。顺便提一句:在1990年阿姆斯特丹国际手风琴周期间,55岁的莫根斯在一周内连续推出了二台曲目完全不同的大型音乐会(包括独奏与室内乐)让我感到惊诧不已。这充分表明了这位大师拥有极强的演奏能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鉴于莫根斯在手风琴文化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他为推动世界手风琴事业所做出的贡献。1970年丹麦文化部决定接受自由低音手风琴作为哥本哈根皇家音乐学院一个正式的专业,并邀请莫根斯任教。这对国际手风琴界来说确实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它标志着手风琴首次进入北欧音乐高等学府,这对于培养手风琴高级人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莫根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手风琴人才,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马蒂·兰塔耐恩(芬兰赫尔辛基西贝留斯音乐学院教授)、约恩·福克斯塔德(挪威奥斯陆音乐学院教授)、拉期·霍姆(瑞典马尔摩音乐学院教授)、欧文·穆瑞(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吉尔·德劳格斯弗尔(1987年胡果·赫尔曼国际手风琴比赛第一名、目前任教于哥本哈根音乐学院)、詹姆斯·克拉布(英国手风琴家、哥本哈根音乐学院教师)、Leonard Turnaricious (加拿大手风琴家、1978年CIA国际比赛第4名)、安吉尔·路易斯·卡斯塔诺(西班牙手风琴家、1990年CIA国际比赛第一名)、Philippe Thnriot(比利时手风琴家、1991年胡果·赫尔曼国际比赛第一名)等。1989年,莫根斯又被奥地利格拉兹音乐学院聘为客席教授。此外,他还经常被邀请到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华沙肖邦音乐学院、特洛辛根音乐学院、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以及西班牙、荷兰等许多国家的音乐学院进行大师班讲学活动。与此同时,他也曾在CIA世界杯国际手风琴比赛、1990年第一届莫斯科国际手风琴比赛、胡果·赫尔曼国际手风琴比赛、卡斯泰尔费达多国际手风琴比赛、1993年第一届西班牙国际手风琴比赛等重大的国际比赛中担任评委。

  莫根斯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典语、挪威语、当然还有丹麦语,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内容涉及手风琴的教学、演奏、改编、乐器标准化、国际比赛、新作品的创作、以及手风琴的未来与趋势等诸多方面,显示了这位大师拥有很高的学术水平。1990年年底,莫根斯与波兰手风琴大师波赫诺夫斯基教授共同发起了一个新的手风琴组织——“国际手风琴理事会”,并在华沙、卡斯泰尔费达多、Witten(德),多伦多召开了几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讨论如何发展国际手风琴事业,但后来由于莫根斯在1995年不幸逝世,该组织的工作也随之停止了它的运转。这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撼的事情。可以说,莫根斯的过早去世是国际手风琴界一个重大的损失。1995年,CIA国际手风琴联盟为表彰他对世界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决定授予他“荣誉奖”。

  在莫根斯漫长的演奏生涯中,他录制了大量的唱片录音。这为我们研究他的演奏艺术及北欧手风琴音乐风格提供了最佳机会,也是我们聆听这位大师倾诉心曲的最佳媒介。记得我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听到了莫根斯的唱片,周广仁教授从美国带回了这张唱片,很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莫根斯个人的专集,而是和美籍华人口琴家黄青白于60年代在美国共同录制的。曲目有我们熟悉的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埃内斯库“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以及巴哈、库普兰、泰勒曼的作品,水平极高,就是拿到今天听也绝没有过时之感,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这张唱片还包括了三首莫根斯的独奏:“巴尔干舞曲”、巴哈“C小调前奏与赋格”、施密特“托卡塔第2号”。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北欧手风琴作品,觉得十分的惊奇,特别是又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在此之后,我利用各种机会收藏到了莫根斯几乎所有的录音,其中甚至包括他于1957年至1964年在美国纽约居住期间录制的“马刀舞”“霍拉舞曲”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我十分欣赏莫根斯的演奏风格,高贵、风雅、干净、利索。他拥有相当高的艺术品位,但他并不炫耀。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揭示音乐的本质,属于作曲家的思想并使其成为自己感受的一部分。他录制的本特森的“在动物园里”注重内涵的深度挖掘,内在含蓄、深沉、强烈的戏剧性对比,整体的动静对比,将乐曲处理的栩栩如生。还有他录制的施密特“托卡塔第2号”、伦德奎斯特“变形”、“Partita Piccola”、诺德海姆“手风琴协奏曲”等优秀录音被国际手风琴界公认为经典的版本。十分重要的是,我们完全可以从他大量珍贵的唱片录音中可以直接体验到这位伟大的艺术大师炉火纯青的演奏艺术,以及北欧手风琴学派的风格与理念,因为他不同于我们常听的俄罗斯巴扬演奏家的风格,这就是它的重要意义所在。
    
  附录一:莫根斯在各个时期使用乐器的情况:
  1953年——1957年 德国Hohner Morino 185贝司自由低音手风琴
  1957年——1977年 德国Hohner Gola 185贝司自由低音手风琴
  1977年——1987年 俄罗斯尤彼特巴扬
  1987年——1992年 意大利彼基尼 天狼星
  1992年——1995年 意大利彼基尼 神话
  
      附录二:莫根斯为初学者编写的自由低音教材:
  1、半音阶自由低音教程(1964年)(美国出版)
  2、7首斯卡拉蒂奏鸣曲(德国出版)
  3、Polyphones Spielbuch Bund 4(德国出版)
  4、Nils Erics Melodibok(瑞典出版)

 


本网站仅为各种手风琴信息的发布提供平台,由信息提供者保证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环球手风琴网 中国手风琴在线 版权所有 不得侵权
http://www.accordions.com/china  E-mail:liconk@online.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