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ONS WORLDWIDE


<<试谈我国手风琴教育的不足>> -- 读后感

撰稿人:读者 -- 黑鸟


      杨老师的这篇文章虽然写自1988年,但其中提到的某些论点还是值得人回味与深思,杨老师所论述的第二个课题"谈谈教师的自身提高问题"对于即将步入21世纪的手风琴教师来说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随着时间的迁移,与之而伴的是社会的进步与社会的多元化.如何能在这种环境中对自身进行提高却又值得我们去深思.就杨老师论文发表的时间来看距现在也有十一个年头了,但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程度却微乎其微.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片面的来讲,学生学习的"好与不好"可以直接反映出老师教的"好与不好"也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师的自身修养与素质是否过关.

    "教书育人"是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观念在部分从事手风琴教肓的教师面前已显得"微不足道".我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物质刺激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上的腾飞,物质财富的享受一度变成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这种观念也同时在左右着我们的部分教师.从此"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不在成为最美、最富有含义的格言.在这种"物质财富"的引诱下,部分教师带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丰厚的物质享受,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提高与加强自身素质就成为次等或干脆被抹杀."拜金主义"带给教师的不但是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感,而且连唯一的一个灵魂也变抹杀的"一干二尽".

2.自身条件原因

    由于部分教师以前所接受的教育不太完整或某些方面的原因,加之工作后又安于现状,或在工作后产生惰性,懒于再进行自身素质与艺术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自身艺术素养的提高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成正比关系的.从比较大的方面来说教师的艺术素养与综合素质影响着学生 以后的成长过程.如果在这个前提下再将部分教学方式加以改变,例如杨老师所写的在教学时将"口说、手势和示范"加以有机结合,那么在教学中将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仍然要注意的是一个比较普通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召收学生时应注意学生的条件,这恰恰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曾说过"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 .

    在艺术的大花园里我衷心希望中国的手风琴事业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上有更高的发展,能在艺术的天地里"建功业于后代、展宏图于四方".本文在言语上可能略有偏激,还望读者能予以谅解.


回本期主页




刊 首 | 主 页 | 中 国 手 风 琴 | 每 周 国 际 新 闻

1998 环球手风琴网版权所有,不得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