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ONS WORLDWIDE


手风琴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撰稿人:王树生


一、教材的选择:

    在我们整个学琴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它演奏专业,如钢琴、小提琴等都有其丰厚的教材供学生选择。教材数量及质量的优劣,决定了这个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手风琴与钢琴、小提琴等专业在教材的质与量上都无法相比。目前,我国的手风琴专业教学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教材;教学中还基本沿用车尔尼等人的钢琴练习曲;专为手风琴编写的教材可说是提襟见肘;国内出版的教程只适用于某种学琴程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概括性。这当然是摆在专业手风琴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此问题在本文中只做感慨,不做详论。

    在我国目前能挖掘出的手风琴教材中,我们应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我们知道,练习曲是为能熟练掌握某种技术动作的专项练习;每课练习曲都有其针对性,我所说的针对性是“微观针对性”和“宏观针对性”两个概念。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应视学生的情况,根据他上课时出现的问题选择教材,这种选材方法叫微观选择,这也叫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让我们的眼光往深处、远处及高处看去,你会发现只懂微观选择而不懂宏观选择,会在选材上造成盲目性和任意性。钢琴专业有那么多教育和演奏家为其编写练习曲,教材可谓丰厚。当你了解到他们编写练习曲的动机和目的后才得知,他们是针对某人或种类型的作品而写的。车尔尼的全套练习曲基本上是针对贝多芬的作品而写的;李斯特、肖邦等人的练习曲大都是针对本人的作品而写的。因此,手风琴专业在选材上不能照搬车尔尼等人的全套教材,而应选择适于手风琴特性的练习曲。研究一下手风琴优秀曲目的技巧种类,手风琴需要具备哪些技巧,然后在目前可选择的教材中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根据这条线索给学生选择教材,这条线索就是前面提到的“宏观针对性”。在手风琴专业还没形成一整套教材体系的情况下,也只能用这种办法渐惭的自我完善。

二、尊重音乐的基本规则

    在我接触过的许多学生中,发现他们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及乐谱中的音符时值概念不清楚,有些学生虽概念清楚,但狠不重视。高质量的演奏除具备高超的演奏技能外,还应建立在对音乐基本规律的准确把握之上。让我们翻一翻基础乐理书籍仔细的重读一下,你会发现在许多演奏者中存在着对基本乐理概念极不尊重现象。先来让我们重新看一看乐理书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

1、节奏的自然规律:

四分之四拍的节奏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四分之三拍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弱;四分之二拍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可是许多人奏出的音乐与上述规律相距甚大,将四分之四拍中的第四拍(弱拍)下意识的加重;将四分之三拍中的第三拍下意识的加重。当你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点之后,你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与之有关。人的下意识习惯往往和音乐基本规律相反,人们下意识习惯于急着完成每小节的最后一拍,匆匆的进入下一小节,找到下一小节的重音为“落脚点”,以此求得感受上的稳定,但这种“感受上的稳定”让别人听起来很不舒服。问题在于,为急于求得心理上的稳定和感受上的满足而失去了理性,匆促地完成最后一拍,造成拍节不稳,重音倒置,违反了节奏的自然规律。谈到这里又想到手风琴的风箱。在我们运用风箱的时候,临近快要换风箱时也会出现因急于完成换风箱过程而忽视了节奏的现象。

    古典音乐风格更在于严格把握节奏的自然规律,在理性中揉进平稳的内心节奏律动,在理性的基础上揭示音乐的深层含意。然而,在浪漫派音乐以及后来的印象源或现代音乐中,有时也会打破节奏的自然规律,用以完成和表现音乐的另一种“自然特性”;这要看作曲家是怎样要求的,严谨的作曲家会在谱面上对他想求得的音响效果给以明确的标记,我们应当尊重作曲家的要求。

    音乐的高规格是建立在严谨而又有条理的自然规律之上的,成功的演奏家对节奏的自然规律是毫不马虎的;正确掌握节奏的自然规律,是产生音乐律动感受的基础,而音乐的律动感受又是音乐诸要素中很重要的问题。

2、音符时值:

    这是个似乎非常浅显而不值一谈的问题。稍有音乐知识的人都知道,四分音符有多长,八分音符有多短;这一点虽然大家清楚,但在实际演奏出的音符时值往往奏的不那么准确。如四分音符没有保持足够的一拍,而奏成八分音符的现象。还有些人对谱面各种记号不重视,诸如断点、连线、重音记号等等,更有些人对符号的意义根本不理解,比如各种断音记号:符头上加一点的时值是多长、符头上加一横一点的音符时值是多长;音符加“小三角”的音符时值是多长。这些标记你如确实不十分清楚它的意义,应该翻一翻乐理书,里边讲得很详细。弄清各种符号的准确概念,并严格遵守这些要求,对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遗憾的是,许多人明明知道却没有严格去做,音符时值想长则长;想短则短,这个问题在左手贝司部分尤为突出,任意加长某个音或缩短某个音,对乐谱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音乐规格大打折扣。谈到这里使我联想到国内出版的一些手风琴作品以至国外出版的某些作品,其中也有作者本人对谱面上的音符时值不作明确标记的情况。这种谱子往往使演奏者不知如何是从,这也可能是我们手风琴专业在教学和演奏上落后的原因之一吧!

    上面谈到了音乐规格。音乐的高规格建立在严格遵循音乐的自然规律,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然后加上演奏者本人想象力和对作品的再创作等内容之上的。有的人在演奏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脱离了应严格遵守的共性——音乐的基本规则,这样的音乐是经不住理性推敲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在这些方面下些功夫。

三、用辨证的观点认识练琴方法和演奏方法: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正确的理论也是通过相互间的比较而产生的。比如说人对于大与小的概念:这件东西之所以大、那是因为有比它小的东西。如果还有比它大的东西,那么它就是小东西了,这就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那么多与少、快与慢、强与弱、好与坏等等无不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人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又有人说:“生命在于静养,静养可使人的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得以充分的调养,也可延缓衰老”。两者各有各的道理。这里有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对于某种人或患有某种疾病者,不适于运动,只适于静养,那么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对这种人就不那么准确。在我们的练琴中也处处存在着这种辩证关系。有的人看问题很绝对,认为只有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其它方法一律排斥。我认为这样看问题违背了辩证的原则。举例来说,慢练琴是一种相当好的办法,通过慢练有条理地解决技术动作中的障碍,以达到理想效果,这一点几乎人所共识。但是你如一成不变的慢练,认为只有通过反复慢练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违背了辩证法的原则。老子讲:“日中则员,月满则亏。”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练琴也是一样,过多的慢练也会产生副作用:如思维缓慢;演奏状态消极;听觉反应涣散;视觉反应迟钝等。在演奏状态、视觉、听觉都处于消极状态的情况下,很难产生积极的效果,人的大脑是指挥人完成各种行为动作的司令部,也是接收和传递各种感官感受的神经中枢。我们在演奏中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脑和手的配合完成的,头脑机敏的人往往动作也较机敏。那么让大脑长时间接受一种信号,大脑的兴奋度就会减低,从而就会出现上述情况。如果能在练习中不断的调整一下速度、力度、节奏等,让大脑接收多种信号,大脑就会保持相对兴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练琴效果会更好。

    上边我是想用慢练琴的问题解释一下练琴中的辩证关系。用这种辩证关系解释右手的触键方法也是适用的。学习手风琴的全过程就象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一样,需要各种养份来维持和保证他的发育、偏颇哪一种都会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就触键而盲,用多种方法或学会多种方法,并在练琴过程中运用多种触键方法对于学生是重要的,这里包括大动作与小动作;大力度与小力度;高抬指与低按键;连音与断音;强音与弱音等等。在学习练琴的过程中你会慢慢的找到一种自认为效果最佳的触键方法,假如你找到的是小动作,低按键,力量集中在指尖的感觉,同时你觉得这种触键最适于你的发展,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绝不能因此而偏费和否认高拾指和大动作。我们不应孤立的看待问题,因为由大到小,由慢到快都有个发展过程。从另一意义上讲,大动作与小动作之间也各自存在积极的一面与消极的一面。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正确利用其积极的一面。这里存在一个主次问题:对于某个人或某个学琴阶段,偏重于某种方法是正确的;就整体而言,哪种方法都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切理论和方法都是辩证的,孤立地绝对地看待问题会使我们陷入一种狭隘的思考和片面的追求中。

四、互为影响,互为关联

    在这里首先要提到持琴状态问题。因为,持琴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奏的各个领域,这就是本题所涉及的主旨。中国医学讲“气正才能通达”。对演奏而盲,坐正才能气端,而气端才能通达,通达才能舒展,舒展才能使各种技术动作以及音乐要求准确到位。持琴状态的端正与否能影响到拉琴的声音、节奏以及音乐的条理性与音乐的规格等。人的气质能影响到他的演奏气质;右手的动作能影响左手的动作,反之左手的动作也能影响右手的动作;风箱的状态能影响右手的状态;局部的状态能影响到整体状态,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人体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情况太多了。我们在练琴时应善于利用这种互补作用,善于运用这种互为关联的道理解决局部出现的问题。有的人觉得他的手总是放松不下来,于是思路总是集中在手上,一味地在手上找原因。但是,往往找不到答案,如果能将思路放宽些,从肩上找找原因,你可能会突然感觉到是肩部没有放松;那么肩部没放松的原因又在哪呢,再从全身状态上找找原因,可能是因为全身状态不放松造成了肩部的紧张;当你将问题的根源找到后答案也就找到了。

    用互为影响的观念去观察,你甚至会发现上台紧张的问题都与之有关连。你仔细观察上台紧张的人在台上的表现,你会看到他们这时两肩端起,气息浮在上面,甚至连两只脚的脚后跟都抬的高高的,这就是精神紧张造成的形态紧张。从生理上讲,大脑神经紧张以至心跳加快,心跳加快以至气息沉不下去,从而以至四肢僵硬,动作不灵活。如果我们用互为影响的观念找一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端正放松的状态影响一下紧张的大脑神经,这时大脑神经的紧张状态也会相对松驰一些。当然,解决上台紧张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一点能够彻底解决的。请用互为影响,互为关联的观念去观察吧,也许还会发现更多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以上四题仅笔者一家之言,供同行们参考。

 


回本期主页




刊 首 | 主 页 | 中 国 手 风 琴 | 每 周 国 际 新 闻

1998 环球手风琴网版权所有,不得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