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ONS WORLDWIDE


试谈我国手风琴教育的不足

撰稿人:杨文涛  1988年

一、就手风琴界在音乐与技术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美国专家来京讲学时,曾说:中国演奏员技巧好,手指好,但突出的弱点是不懂音乐风格,这需要多年才能解决。这位专家,说的实质就是音乐与技术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手风琴手聪明,赋有天才,只因有不少人缺乏对各种音乐的喜爱和欣赏,缺乏对各种艺术的研究与探索,也缺乏文化知识,只是片面追求技巧的高难度,因而形成了今天音乐与技术摆不平的现象。比如一个学生演奏流畅华彩的乐段时,表面看,无可指责的熟练,也颇令人眼花缔乱,待演奏音符持简单的优美深沉的乐段时(此时手指的高难技巧用不上了)却一下子苍白平淡了下来。这种学生固然能明确的讲出所奏之乐曲是什么内容、什么情绪,但正因他对待音乐没有象练基本功那样刻意追求,没有重视对音乐感的培养,没有对风箱这一表现音乐的重要工具予以重视,才出现了演奏上的技巧与音乐十分不平衡的畸型现象。这种现象虽然大家都能认识到,但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却不由自主的偏离了表现音乐这一起码的演奏准则。多年来,我深深的感觉到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势头,就是比谁拉的曲难,比谁占有的新曲子多,这样发展下去会使我们的心胸狭窄,从而更加偏离表现音乐这个准则。说到这里,我必须表明的是我不是不主张苦练技巧,就连我这个者手风琴手目前也在苦练基本功,更何况年青人呢?但问题在于演奏的目的是什么,是让观众看技巧还是听音乐,很简单,是听音乐,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应本着全面的、不重此轻彼的指导思想,使音乐与技术平衡发展。

  我希望老师们在抓学生基本功练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音乐感的培养。在一定意义上讲,技术好学,音乐感则需下若干年的功夫,才有可能进一步。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花大力量,从点滴的启发、诱导中,不断的增强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感性知识,井督促他们努力从众多的艺术品种中汲取营养。就音乐这一品种而言,要使学生们的头脑里既有西洋歌剧、交响乐,更有我们自己国家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是任何演奏家在成长中所不可缺少的营养。那种唯有交响乐至高无上,而把地道的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则统统认为是低下的,非我们这种人所应欣赏的观点和盲目的习惯势力,是非常荒谬和应该改变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对众多艺术品种的特点能有所熟悉的话,那么他们的头脑将是极其丰富的。

  头脑中丰富的感性知识,是表达音乐的有利条件,但不等于有丰富的感性知识,演奏就一定能够感染人,这是因为把头脑中的感性知识,由琴声再现出来,还需有一个磨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感情化的练琴与善于倾听琴声的习惯的结合。关于感性化的练琴,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里我不必多谈,善于倾听琴声,就是时刻注意听自己的琴声是否好听,是否与自己想象的音质或意境相符合,不符合就随时校正。用听觉随时校正演奏,是缩短主观想象与客观效果的距离,以便更完美表达音乐的有效办法。以我的观点,从孩子们学琴的第一天起,就应这样引导他们。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时刻将善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始终伴随在练琴和演奏过程中,并加上头脑中丰富的感性知识,那么他们的音乐感定会大大的提高,他们的演奏也一定是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的。

二、谈谈教师的自身提高问题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演奏水平,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老师们为了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学生,应首先努力充实自己,并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提高是多方面的,为不占用各位更多时间,这里我想重点谈两个问题:
  (一)提高授课艺术:一般来说教师的授课方法,可分为三种,即口说、手势和示范。口说是指导性的,手势是启发性的,示范却是进一步明确应如何拉奏,三种方法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也许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给学生一个作品,会课时挑挑毛病,指指缺点,告诉学生某处再强点、再弱点、再快点、再慢点,或者与学生共同听听录音。这种教学只是在以上三种方式中采用了一种,这样省力的是教师,费解的是学生,比如要学生强点,弱点,究竟怎样的强、弱才是乐曲所需要的?这用语言是讲不清的,因为把指导性的语言变成生动的演奏,这一段距离还是很大的,所以光说不行。
我非常赞赏手势教学。即教师把自己学习音乐的理解化做不同手势,来指挥和启发学生的演奏。这种教学好就好在口说达不到的目的,而轻轻的一个手势却往往启发了学生的智慧。但这种教学则要求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要好。
  关于示范:(我想谈的是示范的深度问题)。一般来说教初学的学生时,教师往往是在方法上予以示范,而随着学生水平逐渐提高,教师的示范自然也在逐渐加深。我所说的这种加深不是指的音符多少,而是指对乐曲的处理而言,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怎样把平静抒情的乐段拉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种乐段对具有初级水平的人来说是不太好拉的)这一方面须靠教师的启发,另一方面就是靠教师的示范了。而这种示范,比最初级的怎样拉动风箱,怎样触键难得多。待教具有相当水平的学生时,那种纯属方法性的示范,就更少了,更多的则是通过示范告诉学生如何处理音乐,这种示范难度极大。当然,教师不一定把乐曲全部示范,也不一定拉得非常熟练,学生们也不会这样苛求老师,但老师的示范必须在把握音乐上更准确,更具有活力和感染力。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能把拉琴、比划(手势)唱和说同时结合起来的话,那么这种生动、活泼的教课,一定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欲望。
  (二)提高演奏能力
  就目前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和老师队伍的状况来看,我认为急需解决的是老师自身琴艺的提高问题。我不否认各位都具有相当的演奏能力,这种能力如果对一个乐手来说肯定绰绰有余,但做为八十年代的手风琴教师,就有必要迅速提高自已的现有水平。因为学生的琴艺高了,学生的要求也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教师不急于提高,势必落在学生的后面。
  提高琴艺,不完全为了示范,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手风琴演奏的直接感受,自己感受多了,才不至于照搬别人,才能进一步发现和解决学生演奏中存在的问题。
  我觉得,目前手风琴界中的部分人有三多:家务多、社交多、业余教课多。家务多无可奈何。社交多则是人为的,如果把大量时间用在社交上,那就太可措了。至于业余教课当然无可非议,只是不可太多,假如从早忙到晚,四处应付来自八面的学生,就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自身的提高,自身提不高,又何谈教人?
  衷心希望我的朋友们努力提高琴艺,对手风琴应象最初学琴那样酷爱它,“热爱”它。

三、谈谈如何培养学生

  各位老师都或多或少有些为国家培养出尖子手风琴手,以至让他们到国际上比个高低的想法。这个想法我非常赞成。不过尖子总是极少数,那么大多数应怎么办呢?关于如何培养尖于问题,我还没有多想,这里我想谈谈如何培养大多数,也就是中间部分的学生问题。先从目前文艺单位对手风琴的使用谈起。目前文艺单位对手风琴的使用,较前少了,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听觉要求丰富、那种手风琴代替一切乐器的年代,一般来说不会再出现。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了。有一部分年青人不会伴奏,更不会即兴伴奏,与演员共同演出时,不灵活,不好听,演员不满意,观众不满意,拉琴者本人也觉得抱歉。这个问题影响我们这个专业在音乐界中的威信,非常需要解决。
  首先应解决部分学生的眼高手低的思想。要使他们明确,他们的所学,必须是将来工作之所用,否则学到的东西,就将用不到实处。除此而外,对于教师来说,是要防止单打一的教学方法,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除了需专修的课程外,还要学很多理论,可以说是学习上的全面发展.但对一个手风琴的学员来说是否够了呢?我觉得还缺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这就是实际工作能力的学习。这种学习可以提高学员的成才率,不至于因为工作之后的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而导致忍痛改行。
  关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学习,我想大概是以下三个内容:
  1.视奏练习:要使学生不但具有视奏五线谱的能力,而且也要锻练视奏简谱。目前工作单位、乐队使用的是五线谱,歌唱演员使用的大都是简谱,不管这种现象何时改变,但就目前来说,我们必须适应。
  2.即兴演奏(伴奏)练习:即老师指定一首短小乐曲,让学生根据一定曲式规律,随意予以发展,或者指定一首歌曲,由甲唱、乙伴奏,完后再调换之。这种即兴式的演奏或伴奏好处有两点,其一可锻炼学生的拉琴的灵活性:其二可锻炼运指的随意性。按正常规律,学生演奏的东西都是预先练好的,即兴演奏却打破了这种规律,使手指随意受大脑支配,能做到想到哪里,手指也就到了哪里。
  3.伴奏练习:伴奏并非无能者所为,它是任何手风琴手(包括尖子)都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因为伴奏的作用不只是定调、跟板,它是协助演唱者,更完美,更准确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看一个伴奏的好坏,主要有三个方面:
  a.是否充实了歌曲的感情和创造了乐曲所需要的意境。特别是前奏,很多人都很随便地对待它,其实不然,前奏拉好了,可为听众的欣赏,准备好歌曲本身所需要的气氛,可引导演唱者进入歌曲所需要的意境,激发演唱者的演唱欲望。
  b.是否能衬托唱腔,突出唱腔,使所伴奏的声乐节目,更具有色彩。
  c.是否能抓住并加强歌曲的内在节奏,并由此加深歌曲的内在感情和突出歌曲所要表现的民族和地区的风格。
  写伴奏与拉伴奏也还有所不同,伴奏写得好,不一定就能拉得好,原因是:一,伴奏者能否把自己的整个身心与演唱的感情溶为一体。二.是否掌握了伴奏技巧,比如:如何突出唱腔,又如何在不影响唱腔的基础上临时突出一下伴奏的旋律,如何在快而紧张的旋律中更激发演唱者的感情,如何在平静的乐段中,给演唱者以起落的动力。还有怎样把对自己乐曲的感觉与演唱者的感觉相吻合,怎样才能跟上演唱者的口气等等,所有这些既是技巧,也是一个手风琴手所不可缺的音乐素质,并且也非一日所能得到的。愿老师们对此能够重视起来。各位朋友,因为我相信大家能够理解我,所以讲起话来毫无顾及。可能说对了,也可能说错了,也许说了半天不着边际,特别是对师范而言,是否能对上“口”,我心中没有把握。因此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如有言语过重之处还望朋友们予以谅解。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学会成立以来,为推动我国的手风琴事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我虽不是贵会的成员,但我为贵会的奋斗精神而鼓舞,为贵会的团结无私而欢欣。

 


回本期主页




刊 首 | 主 页 | 中 国 手 风 琴 | 每 周 国 际 新 闻

1998 环球手风琴网版权所有,不得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