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ons Worldwide


 

念李遇秋、杨文涛先生

李佳


    二0一三年的六月,对于中国手风琴界来说,是无比悲痛与哀挽的,两位老前辈的相继离世,带走了所有中国手风琴人对他们的无限怀念,但他们的艺术成就却成为中国手风琴事业发展甚至整个中国音乐发展中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

    十三年前,我有幸拜师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一鸣教授的门下,当时的我只是一名刚读高一的学生,虽然之前略有练习手风琴的基础,可对于如何去驾驭一首大型的乐曲还是毫无概念的。陈老师给我布置的第一首作品就是李遇秋先生的《天女散花》,这首作品可以说是开启我真正走进手风琴音乐的一把钥匙,至今在我脑海中还留有最初学习演奏它的印象。当我从书柜中再次取出这份乐谱时,谱面已经泛黄,可上面的圈圈点点依然非常清晰——引子部分的风箱如何掌控停顿、第一乐段的感情起伏如何表现、快板部分的演奏应注意哪些细节……正是这首《天女散花》,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无比的手风琴音乐魅力,也让我第一次从中领悟到了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在乐曲中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之后也有几次重新演奏它的机会,但每次总会产生新的体会,我想,这就是一首深具内涵的作品才可以呈现出来的无穷生命力吧!

    李遇秋先生的手风琴作品都极具鲜明的个性,创作思想也非常深刻,更为中国手风琴作品中复调音乐的创作进行了有力地充实,作品《促织幻想曲》、《沉思与酣歌》、《京剧脸谱》等,成为众多手风琴学习者的必选曲目,许多学生也以李遇秋先生的作品作为本科论文及硕士论文的选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虽然学琴这几年,并没有与李遇秋先生有过直接的接触,但一路走来,我们这些手风琴学习者都是跟随着他老人家的诸多作品成长起来的,“李遇秋”三个字已深深地刻进中国手风琴音乐文化的发展中,也刻进了所有中国手风琴人的心里,是那么地熟悉与亲近,所以,听闻这位老艺术家去世的噩耗,我的心里非常难过,希望他一路走好。

    踏上工作岗位之后,经常会回想起上学时的情景,尤其是那些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南征北战拼搏于赛场的岁月。我有几次参加的比赛组别,都有杨屹老师担任评委,每轮比赛后的成绩单上,杨老师给我的分数都非常地客观公正,赛后,他与参赛者的交流也尽显对手风琴学习者的殷切期望,从这一点上,能够感叹杨老师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对中国的手风琴教育亦充满了极大地热忱。尽管不曾有向杨屹老师请教的机会,但上学期间,我们与陈老师的交流中,会时常提及杨屹老师与他的父亲杨文涛老先生,他们两代人对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非常尊敬和钦佩。陈老师有时向我们谈起在他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杨文涛老先生时的情景,老人家热情的接待、细心的照顾让我的老师感慨至今、记忆犹深,尤其是在对我们的业务指导中,那句说了无数遍的“动作要小”,也是秉承着杨文涛先生的教学理念,对我们这一代手风琴学习者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

    杨文涛先生曾多次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录制手风琴教学节目,教学录像通过发行VCD、网络搜索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为广大手风琴学习者与爱好者提供了科学有利的资源。同时,由杨文涛先生主编和参编的多部著作也丰富了中国手风琴的文献资料,如《手风琴技巧训练》、《全国手风琴考级作品集》、《手风琴抒情歌曲伴奏集》等,以极强的理论基础为手风琴学习者提供了有力地技术指导。杨文涛先生在致力于专业手风琴演奏与教学之余,还创作了许多为群众所喜爱的伴奏曲,如《真是乐死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等,深得百姓的口碑,在上个世纪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经常在各种大型的文艺演出中以多种形式进行演绎,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也仍然是群众文艺演出中的热衷曲目,杨文涛先生的作品影响力可见一斑。

    中国手风琴音乐发展到今天,与两位老艺术家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如今,他们已离我们而去,在痛心之余,我们能做的只有沿着手风琴这条道路继续向前迈进,让两位老人能够在天国看到在中国大地上盛开的越来越灿烂的手风琴音乐之花!

李佳,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供职于济南中学 



环球手风琴网 中国手风琴在线 版权所有 不得侵权
http://www.accordions.com/china licong@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