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ons Worldwide

 

毕业论文
寒风中的热舞
——柴金《b小调奏鸣曲》第二乐章音乐分析

张 杨

                                                      指导教师:陈一鸣教授

                          
内容提要:

    任何音乐作品都是音乐家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集中反映,音乐家创造作品,而时代却造就了音乐家本身。柴金的《b小调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正是他通过运用变奏曲式,表达了他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领悟。本文通过对主题与变奏的特点分析,进一步展示了本部作品的恒久魅力。 

关键词: 主题;变奏;段落;声部

   “音乐之于俄罗斯民族的意义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她饱含人生的变幻无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这一点,在俄国作曲家、教育家、功勋艺术家柴金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真正的音乐艺术家,他始终都是用自己的创作和演奏来表现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感受。尤其在我们演奏他的手风琴作品《b小调奏鸣曲》的时候,在他手中诞生的音乐精灵,穿越时空的界限,进入心灵深处,豁达贯通于心底,他已经把他的语言、思想甚至是生命中的全部都溶化于每个跳动的音符中,以无坚不摧的力量让热血为之沸腾,我们不得不被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而折服。《b小调奏鸣曲》共四个乐章1广板、2主题与变奏、3诙谐曲、4终曲。此文是对第二乐章――主题与变奏的结构分析。

    在二十世纪,变奏曲的发展呈螺旋上升态势,出现了大量的乐队变奏曲以及独奏变奏曲,并运用现代作曲手法使古老的各种变奏曲形式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柴金《b小调奏鸣曲》第二乐章的结构就属于这种以现代手法创作的具有传统形式的新古典主义变奏曲式。通观这一乐章的结构特点,乐曲在变奏部分保留了原来的主题轮廓,只是运用展开的变奏手法,如织体的变化、调性的变换、主题材料的变形等手法来写作,基本结构未被破坏,由此看来第二乐章属于严格变奏中的装饰变奏。

    变奏曲的主题是变奏曲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特征体现得最集中的核心部分。此首变奏曲的主题形象清晰、风格鲜明、形式简练、极富歌唱性,为以后的变奏留下了充分发展的空间。主题沿用了变奏曲所常用的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分为A、B两个乐段,4加4方整性结构。 B乐段的第二句再现A乐段的材料,使A乐段与B乐段之间形成一种音乐材料的再现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使两部的联系更加紧密,音乐材料更加集中。再现单二部曲式本身具有某种循环性,这种循环性对于主题自然的继续变奏发展是很适宜的。此后的六次变奏全部运用了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图1)。
主题                   (再现单二部)
                  ┌-——————————┐
                      A             B
                 ┌─────┐ ┌─────┐
                   a    a1        b      a2
                   4    4         4      4
                  bE───────c────bE

    A段是一个合首乐句乐段。a乐句共4个小节,是主题部分的核心动机,也是全曲发展的基础。 1、2小节为第一个乐节,高声部中,三度音程形式的六度跳跃并加以巩固是其主要特征;3、4小节是第二个乐节,同样以三度音程的形式出现,伴随着重拍上八分音符的休止,旋律进行改为平稳的级进方式。低声部的织体富有复调因素,从三度的分解和弦进行中可以看到高声部的影子。bE大调上呈现的这一段悠扬、和谐、宁静的旋律使我们仿佛置身异国他乡,安详的领略着极具俄罗斯风情的动人音乐(图2)。

       

    B段是一个对比乐句乐段。b乐句共4小节,转到c小调上引入对比性的材料。b材料的旋律中更多采用了a乐句第二乐节的休止动机,较a显得活泼而具有跳动性。除了旋律与a形成对比外,第三声部的进入也使织体更加饱满、向上、富有动力。a2无论旋律或动机都基本再现a乐句,调性也从c小调转回bE大调,从而实现了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后统一的原则。

    变奏一:A乐段保持了主题最基本的旋律线条,其高声部在弱拍上增添了单音音阶进行,犹如小型华彩段,自然、轻盈的流动在乐汇之间。低声部则以低音与柱式和弦相结合的伴奏音型衬托,使织体立刻变得饱满,音响效果浑厚。B乐段的突出特点体现在高声部上,主题的旋律以三连音的形式隐藏其中。不但突出了三连音节奏的表情意义,而且,原本具有急促、紧张和不稳定性的三连音,在这里造成某种浮动感,引人遐想,会使人感到在柔和的旋律线条下,更呈现一种情绪紧张的波动。

    变奏二:A段节奏音型上的变化是其变奏的主要手法。中声部的震音演奏手法的设置,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辽阔的天空,而高声部持续两小节的单音切分节奏在三连音衬托下更显突出,仿佛蓝天底色下几缕璀璨的霞光,相映成趣。紧接着,急促的三十二分音符音阶上行至两个八度,高音在“2”上作短暂停留后,三连音飘然而至。然而紧张的旋律并未结束。随后,glissando(刮奏)在最高音上飞流直下,回到最初的震音音形缓缓收尾。一松一紧的旋律张弛有秩,在这样具有推动力的音乐中,任何人的情绪都会为之感染。B段六连音节奏保持一致,与A形成对比。高低声部三和弦连续齐奏带来极富紧张性的节奏,使情绪终于在此处得到爆发。(图3)。

      
   
    变奏三:在此变奏中,旋律的整体风格已发生了改变。除低声部的和声轮廓、结构轮廓保持了原有的性格外,主题中高声部悠扬委婉、连绵起伏的线条在这里以轻松明快、小巧玲珑的旋律所代替。十六分音符从A段至B段一气呵成,减弱了对比,与上一变奏中多变的节奏反差较大。这种性格上的变化实际上已超越装饰变奏的范畴,更多包涵了自由变奏的因素。从整体来看,这一变奏使整首乐曲中最为轻松活泼的一部分。

    变奏四:这一变奏可视为全曲最具展开性的部分。首先,在调式调性上体现最突出。调性变换频繁,A段开始的调性已从主题中的bE大调变为了同名be小调,使旋律从已开始变进入一种幽暗朦胧的气氛。继续向前进行4小节后转入关系大调bG。在此后仅6小节的进行中就出现了三次调性转换:be-bC-bE。频繁的转调为旋律增加了不稳定感,同时,这种调性展开的创作手法使此变奏具有了三部曲式展开部的因素。其次,节拍上的变化也较为明显。4/4的节拍从主题一直持续进行至上一个变奏,新的12/8节拍伴以三连音的音型突然闯入,使原本朦胧的旋律又添加了一份茫然。

    虽然变奏四采用了展开性的变现手法,但并未脱离变奏写作之根本。例如,旋律与主题材料关系紧密,而不像变奏三那样变化明显;低声部A段仍采用了柱式和弦的织体形式,B段在小调上延用了主题中最原始的音型等。除此之外,和声功能在这一变奏中也比较有特点。尽管由于调式调性的变化,和声在进行时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减七和弦、复属和弦的出现从听觉上带来明显的冲击,但和声的基本功能被作曲家巧妙地设计成为与其他变奏一致的规范进行:T-S-D-T。

    变奏五:俄罗斯音乐中的高潮部分往往是最能体现俄罗斯音乐家内心世界、风度气质,寒冷的西伯利亚气候和多舛的民族命运,使得绝大多数的俄罗斯音乐家天生就有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气和藐视艰难困苦的豪气。此变奏可以看作是整首作品的高潮所在,它汲取各段落之精化,音乐的性格和写法的对比也加强了。A段高声部采用了连续的自然音阶进行,这是变奏二中自然音阶的拓展。这种级进上升式的纵深和发展,在稳固而扎实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一旦达到最后的终点,便让人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更凭添些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节奏上则采用了变奏四的三连音素材,速度提高至小快板Allegretto。B段低声部三连音中隐藏着主题旋律,与高声部中强调重音式的和弦一唱一和,也是一种富有动力的戏剧性写作手法。

    变奏六:这是一个与主体遥相呼应的回归式段落。A段速度还原至广板Largo与主题旋律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中声部。低声部虽然也采用了主题的旋律线条,但是把次强音位上的音移置到了弱音位,这一强一弱的格局实际上预示了结尾的到来。B段在音程关系上发生了改变,主题中的六度音程、三音和弦在此处缩减为三度的音程,音乐色彩在逐渐的由浓变浅直至结尾。至此,整首乐曲真正完成了变换统一的原则,清晰的布局完整体现(图5)。 


结构       调式调性               速度
主题   单二部 bE─c─bE                =48
变奏1 单二部 bE─c─bE─c─bE         =54
变奏2 单二部 bE─c─bE                =54
变奏3 单二部 bE─c─bE                =50
变奏4 单二部 be ─bG─ be─bC─bE     =52
变奏5 单二部 bE─c─bE                =118
变奏6 单二部 bE─c─bE                =48

    所谓变奏曲式的一主多变只是特有的音乐材料发展原则或手段,而自身并没有特定的曲式结构原则,变奏曲的曲式实际上都是附属于其他的曲式结构之上的。这首变奏曲中就具有三部曲式的特征(图6)。

第一部分 主题 变奏 一 变奏 二 变奏 三
呈示部
第二部分 变奏四 变奏五 展开部(高潮)
第三部分 变奏六 再现部(回归式)

    纵观整个作品的布局,作者的安排与设计处处体现着艺术大师的风范。在整首作品的发展过程中,柴金追求着比其他作曲家更为简洁、更富有情感的风格特征。虽然在变奏的过程中音乐的气质以及性格与音乐的一些构成元素上均在有层次的衍变着,但柴金控制着这种衍变幅度和渐变的进程,音乐发展的也就更自然、更为人们所理解,更好的把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特点做了进一步的描述。